不让地域限制学生成长,经棚一中引入优质资源写就育人篇章
2025年盛夏,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(以下简称经棚一中)的校园里,一份高考成绩单让师生难掩喜悦:600分以上11人,最高分654分;特控线上线136人、上线率23.45%;本科上线386人、上线率66.55%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创造这份成绩的孩子,当年是以学校建校以来最低的录取平均分踏入校园的。
对这所扎根草原的县域高中来说,这不是普通的 “达标”,而是一场漂亮的 “逆袭”—— 就像草原上的种子冲破沙砾,用向上的力量证明:地域从不是成长的天花板。
01 从困境突围到向外联结
经棚一中自1957年建校以来,始终肩负着为当地学子开启知识大门的重任。1979年成为盟级重点中学,1994年转型为独立高中,这所克什克腾旗唯一的汉授高中,历经岁月洗礼仍初心不改,不仅收获多项市级荣誉,更在2024年3月被评为赤峰市首批县域优质高中。
“作为县域学校,我校的硬件设施毫不逊色——政府在数字化建设上投入巨大,网络覆盖教室与办公室,平板电脑等设备齐全。”徐喜文校长介绍道,“但由于地域局限,曾让我校面临困境,面对新高考改革,教师们一度对教学方向感到迷茫;与此同时,学生基础跨度明显,尖优生培养面临困境。”
“不能让地域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。” 徐喜文校长的话,道出了全校的共识。正是这份打破局限的决心,让经棚一中在2023学年迈出了关键一步:牵手海亮云校,引入优质课程资源,开启了一场关于 “学生成长” 的双向奔赴。
02 从局部试点到全面引进
2023学年,经棚一中率先在高一、高三年级试点海亮云校优生培养卓越课程。“要让优质资源真正扎根,第一步就是让大家从了解到认同。” 校长助理赵立伟至今仍记得2023学年推进卓越课程时的场景。
为使教师全面理解课程价值,学校特意开了场 “全员宣贯大会”:徐喜文校长亲自主持宣讲,所有校级干部、年级主任、备课组长围坐一堂,从题型设计到思维引导,一点点拆解卓越课程对备课效率、优生培养的赋能优势。
左起依次为校助赵立伟、校长徐喜文、副校长周志伟
共识达成后,更细致的资源对接正式开始。“软硬件的兼容性测试、学生账号的申请与核对,每一步都得抠细节。当时遇到学生账号冲突,需逐个核对学生信息重新申请。” 赵校助记得课程落地前,教务处的灯常亮到深夜,老师们拿着名单挨个核对,“慢是慢了点,但必须保证每个想上卓越课的学生都能顺利登录。”
23学年的课程试点中,学生的课堂状态肉眼可见地活跃起来,老师们备课效率也悄悄提升。这份 “看得见的成效”,让经棚一中校方管理团队在2024学年果断决定:全面引进高一、高二、高三年级语数英卓越课程,让更多年级、更多学生尝到甜头。
03 从课堂融合到自主生长
优质课程资源的价值,从来不在于 “照搬”,而在于 “会用”。两年来,经棚一中探索出的灵活落地模式,让卓越课程真正融入了日常教学。
周志伟副校长身兼高二创新英才班的班主任,他非常清楚所带班级学生的特点:自觉性高、学业压力大、课余时间碎片化。“由于上课时间有冲突,我们选择上录播课,把资料提前发给学生,学有余力的孩子利用周一至周五晚自习、周日下午自主听课;赶不上进度的,就先做题再对照课程消化,遇到难题可寻求学校教师进行辅导。” 这种 “自主学习+精准辅导” 的落地模式,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。
“一开始只有我和创新英才班老师有课程回放权限,录播模式对我们学校优生来讲会更高效,但特别考验学生自觉性。令我感触很大的是,有次我忘记提前下发讲义,有好几个学生主动来催促,后来云校为学生开通个人账号后,遇到登录问题,他们也会来找我积极解决,我就在想,学生是真的把这门课装进心里了。”周校分享道。
学生这份自发的投入,像一面镜子,既照见了课程落地的成效,也映出了持续优化的方向。2024年10月11日,海亮云校校长桂亚婷、教学副校长邵军、教务主任肖汉一行,跨越千里前往内蒙古的土地,专程深入经棚一中探访。会议室里,校领导、教师与学生代表围坐一圈,从优生培养的难点突破到讲义内容的细节打磨,一场关于教育发展的深度对话就此展开——双方都清楚,只有让课程跟着学生需求走,优生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。
随着课程分层教学的推进和学生个人账号的开通,尤其在高三阶段,卓越课程成为 “知识加餐”——云校教师对难题的拆解、解题思维的引导,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,更教授了他们针对复杂题型的解题技巧。正如周校所说:“云校的课程设计、讲义都是精品,有好几次看到专题中的真题思维、高考思维,都能让我眼前一亮,这对我们尖优生有极大帮助。”当2025年高考成绩单上,600分以上11人、特控线136人的数字跃然纸上时,这份 “加餐” 的价值,早已写进学生的成长轨迹里。
从2023学年的局部试点到2024学年的全面铺开,经棚一中的合作故事,从来不是 “单向引进” 的简单叙事。它藏在校方为了一个账号反复核对的耐心里,藏在领导为了优生成长的果断支持里,藏在云校团队跨越千里调研交流的细致里。当不同地域的教育智慧这样 “手拉手”,优质资源便不再是地图上的 “远方”,而成了课堂里触手可及的“成长养分”。
标题:不让地域限制学生成长,经棚一中引入优质资源写就育人篇章
地址:http://www.ptwc.com.cn/zyjy/24539.html
免责声明:澎湃教育网是国内权威的教育门户网站,发布的内容来自于网络,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@163.com,澎湃教育网的李湘将予以删除。
下一篇:没有了